2022年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聚焦: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备、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出席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主持发布会。
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
1、部署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战役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部署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将定期调度各地重点任务进展情况,通报空气质量改善状况,推动将标志性战役年度和终期有关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依法依规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有关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2、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颁发
刘友宾:近期,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评选出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40个先进集体、60位先进个人,10位“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106个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生态工业园区、51个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制定《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
刘友宾: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明确了美丽河湖的内涵、基本条件、原则和6项参考指标。“十四五”时期,将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方面取得突破,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河湖。
海报新闻记者:中国自2017年开展绿盾行动,请问今年是否会开展类似的行动,这些年的实施效果如何?谢谢。
崔书红: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集中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一些地方不再敢随意侵占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问题总数和面积实现了明显“双下降”,有力推动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截至2021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完成率达94.7%,其中17个省份的整改完成率高于95%。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国创造性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请问一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在监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积攒了怎样的经验?谢谢。
崔书红:生态环境部协同有关部门,立足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性监管职责,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0%以上,90%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了保护。二是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联合有关部门编制印发相关制度性文件,并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工作。三是建设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目前,平台已上线试运行并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库。(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