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摘要 -威尼斯2299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1-05-17 15:35:16
2021年4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聚焦环境执法监管。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 出席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
刘友宾首先通报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一、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基本完成省级层面和下沉阶段督察工作第二轮第三批对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和云南8个省(区)开展督察。截至目前,各督察组已基本完成省级层面和下沉阶段督察工作。督察进驻以来,各督察组紧紧围绕督察重点,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切实发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和倒逼作用。期间,针对重点问题线索开展了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并就是否存在“一刀切”方式消极应对督察的情况开展检查。目前,已曝光三批共24个典型案例。
二、我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履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认真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义务,高度重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监督管理,履约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推动修订《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完善政策法规;继2018年、2019年后,2020年继续组织开展了全国ods执法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源头管控,实现对四氯化碳(ctc)的国家在线生产监控;制定工业清洗剂等中的ods检测标准方法,加强检测监测;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累计驳回55批出口审批单,防止约1984吨ods的潜在非法贸易,得到国际机构和进口国的高度赞赏。
三、启动2021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案例征集活动
曹立平介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正式列入国家综合行政执法序列,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今年,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都将陆续换上新的制式服装,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特别的关心和厚爱。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抓好全国生态环境执法会精神的落实,做到“五抓五强”。抓严格执法,强化严的主基调。抓改革落地,强化体制机制。抓执法方式,强化执法效能。抓突出问题,强化攻坚任务。抓基层一线,强化队伍建设。
发布会上精彩问答盘点
人民网记者: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同时,生态环境执法发挥了哪些作用?取得哪些成效?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执法又将如何发力?
曹立平:“十三五”以来,全国执法队伍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充分利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的成熟经验和打法。全面摸清了重点任务的真实底数,形成了监督执法“一本账”,找到影响长江、渤海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病灶”,实现了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张图”;有力促进了攻坚措施的落实落地,连续四年走村入户,累计核查“煤改电”、“煤改气”村庄(社区)12万多个(次)、燃气公司3356家(次),有力推动2000多万户散煤替代任务顺利完成,保障群众清洁采暖、温暖过冬。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排查,检查企业10万余家,推动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到位;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态环境部今年将在哪些方面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的监管,将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来惩处相关环境违法行为?
曹立平:“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国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罚款金额536.1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4倍和3.1倍。全国适用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达到14.7万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抓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和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做到“三个坚持”,“三个聚焦”,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
“三个坚持”就是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执法为民,坚持问题导向。“三个聚焦”就是聚焦影响群众环境权益和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聚焦环境问题多发频发的重点行业。为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们主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优化监督帮扶,保障攻坚成效。二是强化司法联动,严惩污染犯罪。三是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四是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五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封面新闻记者:今年,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如何抓好后续工作?除了长江、渤海、黄河流域,全国其他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是否会继续纳入排查整治?封面新闻记者:今年,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如何抓好后续工作?除了长江、渤海、黄河流域,全国其他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是否会继续纳入排查整治?
曹立平:生态环境部将抓好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运用高科技,下足笨功夫,基本摸清了长江、渤海和黄河试点地区排污口底数,为精准整治提供了靶向。2021年底前,完成长江、渤海和黄河试点地区排污口命名编码并树立标志牌,全面实施排污口“户籍”管理。其他流域、海域也在有序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比如,江苏、山东、广东、贵州、四川等地开展了具有地方流域特色的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中国日报记者: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助力非现场执法,这方面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曹立平:将非现场监管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方式,通过非现场执法提高违法问题的发现能力,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十三五”时期,通过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手段,非现场执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垃圾焚烧发电成为首个实现在线实时管控的行业,可以对排放情况一天24小时全面监控,成为探索非现场执法监管的成功实践。卫星遥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在监督执法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把用电数据、视频监控和关键工况参数等大数据运用到监管执法中,提高了日常监管的精准度和执法效率。
南方都市报记者:此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全国首例污水处理厂使用cod改善水质监测的案例,生态环境部如何看待这种造假手段,后续是否会进一步跟进处置?
曹立平:近年来,各地在日常监督执法中,依法查处了一批监测数据造假案件,其中使用“cod去除剂”干扰水质监测数据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已督促地方环境部门依法严肃查处,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向全国公开通报,要求各地举一反三,加大类似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打击数据造假行为。对于类似数据造假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公开通报,发挥警示作用,形成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