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摘要 -威尼斯2299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1-02-01 15:18:58
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总结回顾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介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考虑。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出席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发布会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
刘友宾首先通报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一、制定《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重大宣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更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牵头部门职责,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拟于近期印发实施。《指导意见》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制度体系、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建立健全统筹融合、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实现提供支撑保障。
二、今年秋冬季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秋冬季以来,截至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区域三大重点区域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计100天,比2019年同期减少95天,比2015年减少631天;优良天数为5306天,比2019年同期增加191天,比2015年增加974天。北京市未发生过重污染过程,持续优良天数超过40天,为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三、《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发布
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指导和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并同步发布了7项生态保护红线标准。指标体系聚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监管目标,以人为干扰活动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为重点,设定8个共性指标和7个特征指标。同时,兼顾全国通用性、地方差异性。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各省(区、市)对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性质、功能和管理情况开展日常监管、年度和五年成效评估工作。
徐必久总结回顾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介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考虑:
总的来看,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确定“十四五”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抓紧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媒体问答摘要新华社记者:“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否圆满收官,取得哪些阶段性的成效?
徐必久:蓝天保卫战,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煤电机组约9亿千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约2500万户完成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监督帮扶帮助地方发现和解决问题27.2万个。碧水保卫战,累计完成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生态问题整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8%,长江干流全面达到ii类水质,累计完成13.6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净土保卫战,完成了农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2020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到今年11月,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34微克每立方米,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1微克每立方米,达到世卫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
光明日报记者:生态环境部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主动服务“六稳”“六保”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更好地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任务?
徐必久: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每天6200多吨,比疫情前增加了27%,做到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截至到11月底,对3万多个项目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对约12万个项目豁免环评登记表备案手续。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18.5万亿元,同比上升18.5%。全国近8.4万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加大主动帮扶力度,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明年将继续抓实抓细抓好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推动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制度化;出台一份新的指导意见。
光明网记者:推进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及配套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有哪些重要进展以及下一步有何打算?
徐必久:“十三五”期间,财政支出力度加大,2016—2019年,全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2.4万亿元。价格税费政策改革稳步推进,环境保护税全面开征,2019年全年收入221亿元。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2018—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180亿元资金推动长江经济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安排10亿元引导资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绿色金融政策日益完善,截至2020年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已超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时期,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保
护中的作用,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二是深入推进绿色税制改革;三是健全环境治理收费政策;四是深入推进生态补偿;五是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创新。
经济参考报记者:生态环境部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徐必久:针对今年企业反映最多的对政策了解不够、治污技术缺失两个问题,部里专门制定实施《关于强化帮扶企业治污和政策宣传的工作方案》,并针对今年夏季臭氧攻坚的需要推荐实用技术,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强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解决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将坚定不移服务企业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改善环境质量,支持民营企业健康绿色发展,包括: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优化小微企业环评服务,降低工作量和市场主体的成本等。
央广网记者: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近两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会做出哪些调整,既确保生态问题得到解决,又有效引导经济向好发展?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组织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到2022年实现省份督察全覆盖,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央企开展督察。督察将进一步改进方法,保持常态化压力,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任务,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
央视新闻记者: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如何,什么时候能够公布、能够完成。规划总体有哪些考虑?
徐必久:“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考虑主要有: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二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三是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五是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要素;六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封面新闻记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下一步如何采取措施解决?
徐必久: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上报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工作方案;加强三江源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加大支持力度,2020年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为沿黄九省区安排234.3亿元,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治理,安排11亿元的生态补偿资金,引导黄河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下一步将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继续开展黄河立法研究;推进黄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分区分类保护政策;加大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黄河流域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建立跨省和省内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等。
南方都市报记者:近日国务院通过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请问目前全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登记进展如何?如何确保该条例落地?
刘友宾:为全面落实国办《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的目标,生态环境部部署开展了全国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基本摸清全国固定污染源底数,对384.08万家排污单位开展摸排核实并完成分类处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行动和计划?
徐必久:“十四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意味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思路,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